
一份2015年《国内药企研发投入排行榜》显示,市值百亿以上的医药上市公司中,投入研发支出最多的也只有13亿港元。从国家层面上看,美国早在2005 年便投入了791亿美元用于医药领域的开发与研究,其中政府投入278 亿美元,企业投入513 亿美元。相比之下,中国政府对临床研究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,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药企、厂商的赞助。2011年,中国政府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投入资金10 亿美元,而在临床研究上的投入仅为2.5 亿美元。
我们主要关注四条投资主线。第一,制度变革,如医药生物行业等,去年到现在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,主要包括鼓励创新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、两票制等,医疗保障局的设立,医药、医疗、医保“三医联动”改革的监管脉络进一步清晰,整体盈利增速提升,所以今年医药股表现好。制度慢慢变现,而且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医疗服务变得很重要。
矫健:跟踪误差如何控制?黎海威:指数增强本质是获得基准的相对收益的基础上,获取一定的alpha。重中之重是跟踪误差要保持足够低,既要某些维度跟指数足够像,但又要通过增加“不同”来获得alpha。这需要想好风险的分解,哪些是你的风险敞口。首先是保持一样的beta,其次是控制住size这个因子(大小盘),第三个就是控制行业敞口,使组合和基准比较类似。这三个因素都要控制的紧一些,然后在个股上不需要控制的那么紧,需要容忍一定的跟踪误差,比如3-5%,我们需要一部分的“不同”。
在碧桂园的设想里,未来开发商在售楼时,无需频繁依靠中介机构进行销售,也无需线下签约,线下验房,整个购房交易都将被挪到线上。这是数字化带给企业最直观的价值体现。目前碧桂园在支付环节的数字化探索中,开发了碧合支付,所有商场、合作伙伴、酒店、营销卖房统一通过该支付平台支付,一来大幅降低企业成本,二来留存大量真实交易数据,有助于后期运营和风险控制。
正如前文所述,围绕着明确的目标,积极合作,用开放的态度、科学的方法去探索,给出最优的答案,也许是可持续投资过程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。我们都正在为此努力着,也相信ESG投资在国内能够发展地越来越好,创造长期价值。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《ESG投资之温故知新:海内外发展、策略及产品》及公开信息,具体分析内容(包括风险提示等)请详见完整版报告。若因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,应以完整版报告内容为准。
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今年化工行业量升价跌,与黑色系的表现十分相似。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化工品产量看,今年乙烯、塑料和化纤等基础化工产品的产量不断提升,地产施工带来的大量需求是重要原因之一。然而,从价格方面看,地产相关的化工品价格却并未看到明显的回升。其中,PVC价格年初快速上涨后,年内大致呈现下滑态势;钛白粉价格年内一路下行;涤纶长丝和MDI价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,化工品价格不振或与议价能力较强的地产商压价有关。在有量无价的环境下,我们看到化工行业的利润总额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负增长。